全球微速讯:从“守”艺到创“艺”,豫园餐饮老字号的“诗和远方”

2023-04-22 16:47:07来源:文汇报

上海松江,50名来自国内外的大学生跟随着豫园南翔馒头店、春风松月楼的非遗匠人学习体验南翔小笼、素菜包的制作技艺;《天龙八部2》的手游玩家发现,松鹤楼的松鼠桂鱼、茶艺河虾仁、响油鳝糊等经典苏帮菜从小说中穿越到了游戏里……国风文化与数字传承,

用国风书写诗意 与Z世代一起做“守”艺人


(资料图片)

4月14日,豫园南翔馒头店、春风松月楼的非遗匠人严晓燕、崔晓菁来到了上海松江大学城,与50名报名参加百事可乐国风守艺人校园行的大学生面对面讲述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及发展历程,以及她们作为“守”艺人的故事。坐在台下的大学生不仅来自国内的五湖四海,还有不少洋面孔,甚至有人还特意穿了汉服前来参加,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来自瑞士的留学生博文(音译)是现场最踊跃参与活动的人之一,他不仅品尝了师傅们带来的小笼馒头、素菜包,还跟随两位她们学起了点心制作。尽管第一次尝试包捏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但是他兴趣十足,时不时地向师傅们讨教,仔细观摩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能有这种机会跟老师们学习这些传统美食的制作,真的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体验!”在他看来,像这样的线下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能够帮助和他一样的外国留学生们去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值得多多参与。

作为上海本土久负盛名的餐饮老字号,南翔馒头店和春风松月楼以各具特色的点心美食受到了国内外无数食客的青睐,成了上海标志性的美食代表。同时,作为非遗技艺的守护者,他们除了把传承放在首位以外,还不忘对时代脉搏的把握。

据b站发布的《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统计,2022年b站的国风爱好者人数已超过1.77亿,其中18-30岁的Z世代人群占比高达70%,而18-30岁的群体也正是“传统技艺类视频”的主要创作者。由此可见,随着Z世代的文化觉醒意识崛起,“国风”俨然成为了老字号与Z世代对话的新链接。

此次,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与百事可乐首次以“国风守艺人”为主题开展深度合作,抓住Z世代人群的兴趣点,将旗下包括绿波廊、上海老饭店、上海德兴馆、南翔馒头店、春风松月楼等在内的多家老字号的春季时令新品、非遗技艺以丰富形式推向线上线下的传播平台,也让更多的年轻群体能够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传承者。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游玉敏认为,老字号能够生生不息地发展与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密不可分,“传统技艺要从小众走向主流,首先要被人看见,才能被重视。”作为餐饮老字号来说,吸引年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创新,研发令人喜闻乐见的爆款产品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外部的力量,以IP合作、跨界联名等形式让老字号出圈,从而获得更多人群的关注,“被看见也是一种守护。”

数字传承 老字号迈向远方的新创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跨界赋能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作为数字文化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游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娱乐消遣功能,文化传承的传播者也开始成为了其新身份。

以《天龙八部2》手游为例,其作为金庸正版授权的武侠游戏而为年轻人所熟知。《天龙八部》本身以充满武侠文化的故事情节、侠义精神的丰满人物塑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经久不衰,许多人甚至可以对书中的内容倒背如流。其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段誉在松鹤楼初遇乔峰尔后拼酒结义,为后来的故事开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在无数读者的心里埋下了武侠梦的种子。如今,这也成为了《天龙八部2》手游与中华老字号松鹤楼携手探索“武侠精神×饮食文化”之路的第一站。

始创于清乾隆初年的松鹤楼,迄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也是江南精致饮食文化的代表。贝聿铭、金庸等各界人士都对其留下了深刻印象,金庸先生曾亲笔题词“百年老店,历久常新,如松长青,似鹤添寿”相赠。

为了让更多年轻玩家能以耳目一新的方式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天龙八部2》手游开发团队多次前往松鹤楼在苏州观前街、上海豫园的代表性门店实地探访,并与松鹤楼品牌总经理、行政总厨等多位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同时参阅了众多历史文献,最终将松鼠桂鱼、茶艺河虾仁、响油鳝糊等多道苏帮经典菜肴用数字化的形式去解析呈现。而依托游戏独有的强社交属性与画面表现力,松鹤楼作为餐饮老字号的影响力也得以深入年轻圈层。

线下,松鹤楼位于北京月坛、朝北大悦城以及上海豫园的三家门店也开启了一场“武侠×美食”的沉浸式体验之旅。记者实地探访后看到,店内与《天龙八部2》相关的主题布置夺人眼球,许多年轻人路过时纷纷被自己熟悉的人物角色所吸引,还有一些“社牛”现场参与互动游戏与店员“结拜”来换取奖品等。丰富有趣的场景与互动活动等让松鹤楼与《天龙八部2》手游的合作不仅玩出了新花样,还拓宽了文娱产业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新思路。

纵向深挖、横向拓宽、深耕精品,老字号加速转型年轻化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未来,数字传承的新模式也将被加速孵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传统文化基因与新兴潮流元素相互叠加融合所迸发出的新魅力。

作者:徐晶卉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