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429)|从“正定足迹”中学好这个基本功

2023-04-28 08:24:50来源: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河北日报社副总编辑 曹阳葵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由河北日报编写组编写的图书《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正式出版,社会各界迅速兴起学习热潮。书中记录了许多总书记当年大兴调查研究的故事。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一辆自行车陪伴他穿梭于滹沱河两岸,他转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他注重深入一线,经常沉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把脉问诊,交各行各业朋友,听真话实话,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情民意;他用调研为工作开路,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找到办法,这一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


(资料图片)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足迹”,就是一部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学好这个基本功的生动教材。

先调研再发言,先调研后决策。在谋划正定经济发展思路时,习近平首先做的是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他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来正定指导工作,还多次带县里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考察学习。同时,县里组建了11个专题组,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商品经济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县委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认为,“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有正定特色的经济起飞之路由此开拓。

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正定的“半城郊型”经济,正是得益于前期扎实的调研。这深刻地启示我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期的调查、分析、论证上。

调查研究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一般不打招呼,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他总是很自然地和农民坐在地上、石头上,和他们聊庄稼活儿,拉家常,老百姓用饭碗端水,他接过来就喝。一次,习近平下乡,看到种棉能手冯玉明正在地里忙碌,他支好自行车走过去,一把握住冯玉明的手说:“冯伯伯,您好,我今天是来跟您学习种棉花的。”

跟群众心贴着心,群众才能跟你交心;跟群众保持血肉之情,群众才能说实情。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足迹”深刻启示我们,调查研究是一种作风,要带着一颗真心沉下去、沉到底,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真知灼见。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当年的正定县制酒厂是家亏损企业,厂里170多人,没有一个技术员。新上一个生产酒精的项目,眼看酒精快要制出来了,却又都漏掉了。一查原因,原来是酒精塔的组接处本应用石棉垫密封,可他们为了省钱,用了马粪纸。通过调研,习近平摸清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技术人才。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他总结出正定引进人才存在的三个问题,同时提出排除思想阻力、认真搞好人才开发工作等四条解决措施。

从工厂车间的细节处,发现企业乃至全县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这个密封垫的故事告诉我们,调研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做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之江新语》的首篇,谈的就是调研。文章提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党员干部掌握调查研究“五字诀”,都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足迹”中寻找答案。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河北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足迹”中深入学作风、学方法,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一项项务实、求实的高质量调研成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落地落实。

关键词:

上一篇:世界讯息:高炉炼铁化学方程式讲解_高炉炼铁化学方程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